DSCF2555.jpg LEARN TO EARN WITH DIGNITY / 學習有尊嚴的養活自己


轉進小巷,我受到走進加爾各答以來,最突兀的注目禮。但我想突兀的可能是我的到來,這條本來就已略顯狹窄的巷弄,因為一邊挖水溝工程,我不得不與站在街邊大快朵頤薩摩沙(Samosa,一種印度街邊食物,呈三角狀內含馬鈴薯餡,偏辣)的一排印度男人,錯身而過。

 
印度人從來不吝惜自己的目光,他們打量著妳,從頭至腳,就算眼神對上,他們也不會因為感到盯著你而羞愧轉開,相對,在印度妳必須學會在這些眼神中穿梭,避免與任何人的視線交會,這是種有點奇怪的哲學,但在印度,只要妳不看見他們,他們就會以為自己不存在。

 

印度人本性是良善的,千年種性制度馴化了龐大人口,讓他們習慣安於自己所在位置,這也是為什麼即便人權觀念暢行全球的今天,印度仍有不少奴僕現象,有些在豪門的奴僕並不覺得自身被壓迫,因為他們相信那是他們的位置,因為印度教篤信業報與輪迴,所以這些下位者一方面感謝今生主人願意收留並給予工作,另一方面,則更虔誠的祈禱與期盼,來生轉世到較高階級。

 

小巷盡頭,儼然是進入個更加擁擠髒亂的違章建築區,但(幸運的)我必須轉向,今天的目標在地圖上稍微遠離了大街,我將地圖背在腦海中,避免在像這種非「現代印度」的巷弄間,拿出導覽書籍。雖然我在這塊大陸上已闖蕩許久,知道這些目光沒有惡意,但為求脫身自萬人矚目焦點,我腳步加快轉入看來寬敞一些的大巷(不過身邊還是有隨地小便的印度男人,焚燒著垃圾的街童遊民,和一些還裹在毛毯下尚在酣睡的流浪漢)。

 

DSCF2570.jpg  DSCF2569.jpg

 

Women`s Friendly Society / 婦女友好社會」石雕門牌上,清楚寫著。

 
看來並不難找。因為輾轉得知在加爾各答南方鬧區的小巷裡,有間專門販售由被遺棄婦女所協助製造的布織品商店,因此我打定主意想繞去看看,但出乎我意料的,它不是一間店面,而是一棟豪宅。或者應該說,一百年前,它是一棟豪宅。

 
豪宅偌大的庭院地上不多紙屑(這在印度很少見),但一坑一洞的泥土與碎磚,似乎宣告著它如今落入平凡的宿命,走過豪宅門口兩旁過去設立給僕人與警衛睡的邊房,我看不見主宅正門,它被好幾棵茂密的寬葉植物擋住,至此,都沒有任何標明與人煙,所以,我決定硬著頭皮走進去



DSCF2566.jpg

 

果然,在一轉過那些綠葉植物,主宅的門廊就在眼前,入口擺放了一面說明的告示牌,而主宅內則透出溫暖光線。試著在門口將灰塵踏淨的我,已經可以看見過去挑高寬敞的一樓大廳,如今擺放著許多展示架與玻璃櫃,裡面一件件都是顏色粉嫩的衣服、圍巾、手帕......,看來我沒有走錯,它的確是一個商店,只是從外面一點都看不出來。此時,站在櫃台後戴著眼鏡的中年婦女,對我微笑。


 DSCF2551.jpg

 

「請問,我可以拍照嗎?」

「當然當然。」

 

取得她的允許後,我拿出相機,但腳步仍不敢肆意,落魄豪宅總給我一種酣睡巨人的錯覺,我深怕過度張揚的舉動,會叫這徒留廣大空間但已失去富麗景象的建築,從遺忘時光的深夢中,遽然甦醒。

 

DSCF2563.jpg

 

大廳內所販賣的商品,多是少女及嬰兒衣物,再來是手帕、方巾之類的部品,甚少見到具有流行元素的服裝或飾品,我在幾次逡巡觀望後,開口與適才允許我拍照的婦女交談。

 
DSCF2560.jpg
「婦女友好社會」是個只存在在加爾各答的非營利組織,但奇特的是,它已經存在一百二十四年(是的,比印度建國還久)之久。原來這個組織最早可以追溯到1886年,當時西方勢力已經進入加爾各答近兩百年(東印度公司於 1686年進入加爾各答,並於1772年確立此市為英屬印度首都),他們在胡格立河畔建立起如倫敦般的城市,吸引許多貿易商與投機客,但隨著城市人口擴張,社會問題也就浮上台面,十九世紀末時,加爾各答就有著如同現代任何一個大城市的各種弊病。

 

當中,隨著移民或商業來到印度的歐洲女性,不佔少數,但來此之後並非都順利成為「貴婦人」,百年間陸續有經商失敗或害病死亡的歐洲商人,他們或許主動、被動的拋棄了妻女,讓這些離鄉背井無所依靠的女子流落街頭,於是在1886年時,一群來自中上階層的歐洲女士,成立了「婦女友好社會」組織,她們遵從著一個宗旨:「Learn to earn dignity / 學習有尊嚴的養活自己」。讓這些無家可歸的女子,從針線活中賺取養活自己的每一分錢。

DSCF2557.jpg
在絕望與弱勢環境中,女性往往比男性更難尋找到維生的方式,無論在印度與否,許多社會邊緣的女性只能選擇乞討或成為娼妓一途來養活自己。「婦女友好社會」在今天的加爾各答,對象早已不再是歐洲人士,而是孟加拉地區(Bengal)的女性,但相對上更困難的,是傳統觀念上,印度女性即使身陷絕境,也不能輕易向外人求援。無論逼迫她的是來自家庭、婚姻,或者偶發意外。

 
「婦女友好組織」是個自食其力的小型非營利組織(NGO),她們並沒有特別遠大的願景,能夠讓賣出的布織品收入,維持整間房舍及人員支出(婦女進行工作的場所就在主宅二樓),就是這個組織的首要目標。到目前為止,她們都處於良好且樂觀的營運狀態,雖然無法選擇主動走上街頭(礙於印度的傳統及組織狀況),但能夠讓每個走進組織大門的貧窮女子,重新選擇養活自己的方式,和讓每個購買這些衣物成品的顧客,知道自己不只買了一件商品,更是為弱勢婦女進一份心力,這就是她們最滿足的心願,與繼續經營下去的動力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ndi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